2025 年 Q2 香港经济呈现结构性复苏,为消费板块注入强心剂。数据显示,香港 Q2 GDP 同比增长 3.1%,其中私人消费开支结束连续四季下跌,同比实质增长 1.9%。具体到餐饮行业,6 月零售业销货价值环比上升 0.3%,为 14 个月来首次正增长,叠加启德体育园等大型活动带动的「盛事经济」,消费场景显著扩容。
政策与资本共振:
估值修复窗口开启:
港股消费板块平均市盈率(TTM)从 2024 年的 12 倍回升至 15 倍,仍低于 A 股消费板块 22 倍的估值水平。海底捞作为餐饮龙头,当前 PE(TTM)仅 14.66 倍,显著低于九毛九(25 倍)等同业。
1. 同店增长 18%:翻台率与客单价双驱动
-
运营效率跃升:Q2 整体翻台率提升至 4.3 次 / 天,一线城市社区店翻台率达 4.8 次,较 2024 年同期提升 27%。
-
客单价优化:通过「夜宵套餐 + 特调鸡尾酒」组合策略,夜间时段营收占比提升至 45%,单客消费金额同比增长 70%,客单价稳定在 150-200 元区间。
-
门店结构升级:关闭低效门店 19 家,新增 12 家高坪效社区店,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收入占比提升至 38%。
2. 新品牌矩阵贡献第二增长曲线
-
焰请烤肉铺子:单店月收入超 80 万元,计划 2025 年新增 100 家门店,预计贡献营收 8 亿元。
-
红石榴计划:孵化小嗨火锅、火焰官等 11 个新品牌,其中 4 个品牌进入盈利阶段,新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18%。
-
供应链复用:通过中央厨房共享,新品牌食材成本较行业平均低 15%,利润率提升至 18%。
3. 海外市场成利润增长极
-
高溢价优势:海外客单价达 199.7 元(内地为 97.5 元),港澳台地区翻台率 4.3 次,海外收入占比提至 20%。
-
区域聚焦策略:东南亚市场单店年营收超 3500 万元,利润率较国内高 3-5 个百分点,新加坡、印尼门店贡献 60% 海外收入。
-
政策红利释放:RCEP 区域关税减免推动食材成本下降 2-3%,欧洲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70%。
1. 估值模型重构
-
分部估值法:参考港股餐饮板块平均 PS 2.5-3 倍,若海底捞 2025 年营收按中性 450 亿元计算,对应市值 1125-1350 亿港元(当前市值 775.9 亿港元,存在 45%-74% 上行空间)。
-
DCF 模型:考虑未完成订单及分润模式,2030 年营收有望达 800-1000 亿元,对应市值 8000-12000 亿港元,较当前市值存在 930%-1440% 上涨空间。
-
机构目标价:浦银国际、中金等机构上调评级至「买入」,目标价中枢上移至 28 港元(对应 2025 年 PE 25 倍)。
2. 催化剂与风险提示
-
短期催化:Q2 财报发布后,高盛、大摩等机构上调评级至「增持」,目标价区间 24-30 港元。
-
长期动能:2025 年 Q4 其 GLP-1 受体激动剂依苏帕格鲁肽 α 预计获批上市,叠加 ADC 药物出海加速,预计 2026 年营收增速提升至 25%-30%。
-
风险因素:地缘政治风险(如美国生物安全法案)、三星生物价格战、研发管线失败率。
1. 基本面筛选框架
-
同店增长质量:重点关注翻台率(>4.0 次 / 天)、夜间营收占比(>35%)及新品牌单店盈利。
-
供应链韧性:中央厨房覆盖率需超 80%,食材成本占比控制在 30% 以内。
-
现金流健康度: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需覆盖资本开支的 1.5 倍以上,2024 年海底捞该指标达 2.1 倍。
2. 仓位配置建议
3. 风险对冲工具
2025 年 Q2 消费板块港股的回暖,本质是政策红利、消费复苏与资本共振的结果。海底捞凭借同店增长 18% 的超预期表现及新品牌战略突破,成为板块价值重估的核心标的。建议投资者聚焦翻台率、新品牌盈利验证及供应链成本三大指标,借助买港股网的深度分析工具,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规避潜在风险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港股开户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iganggu.com/analysis/2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