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市场概况:指数回调下的结构性机会
上周(2025 年 7 月 28 日至 8 月 1 日)港股市场呈现 “指数回调、资金逆势加仓” 的特征。恒生指数累计下跌 3.47%,收于 24,507.81 点,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达 4.94%,但南向资金单周净流入 590.2 亿港元,环比激增 82.43%,显示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布局港股的热情高涨。
从资金流向看,科技巨头成为 “吸金主力”:小米集团 – W 获净买入 33.65 亿港元,腾讯控股、阿里巴巴 – W 单日成交额均超 200 亿港元。这一现象印证了 “买港股,首选科技龙头” 的投资逻辑 —— 尽管短期市场波动,但内地资金对港股核心资产的长期价值仍充满信心。
二、板块轮动:金融与科技双主线凸显
1. 金融板块:低估值 + 高股息的防御价值
南向资金持续加码银行股,建设银行、中国人寿单周获净买入 75.13 亿港元和 36.45 亿港元。这一趋势与 “买港股,锁定稳定收益” 的策略高度契合 —— 港股银行股普遍市盈率低于 8 倍,股息率超 5%,成为险资等长期资金的 “避风港”。
2. 科技板块:调整中的布局窗口
尽管恒生科技指数周跌 4.94%,但南向资金逆势加仓小米集团 – W(净买入 33.65 亿港元)、中芯国际(净买入 62.28 亿港元)等龙头。政策层面,中国 7 月 30 日重磅会议提出 “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”,叠加英伟达 H20 芯片解禁,港股科技股的算力与 AI 应用逻辑持续强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恒生科技 ETF(513130)在调整期间单日成交额激增 49%,资金逆势流入 13.87 亿元,凸显市场对科技板块长期价值的认可。
3. 消费与医疗:分化中的结构性机会
消费股出现明显分化:腾讯控股被南向资金抛售 41.45 亿港元,但美团 – W 逆势获净买入 89.82 亿港元,反映资金从 “泛消费” 转向 “高确定性赛道”。医疗保健板块则因创新药出海逻辑走强,昭衍新药、凯莱英等个股获显著增持。
三、宏观驱动:政策红利与资金面共振
1. 美联储政策:降息预期支撑港股流动性
7 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,但鲍威尔明确 “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一次性的”,为 9 月降息打开窗口。历史数据显示,港股与美元指数负相关性达 – 0.7,若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,港股估值修复空间将进一步扩大。
2. 南向资金:定价权提升重塑市场生态
2025 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 8,668 亿港元,已超去年全年规模。随着内资话语权上升,港股定价逻辑正从 “外资主导” 转向 “A 股化”,金融、科技等板块的估值体系有望向 A 股靠拢。此时布局港股,可同步享受 “估值洼地” 与 “定价权迁移” 的双重红利。
3. 港交所改革:长期活力注入
8 月 1 日生效的 IPO 机制优化政策,将新股公开认购比例上限从 20% 提升至 35%,并引入 “机制 B” 灵活分配机制。这一改革预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,增强港股作为 “人民币核心资产” 的吸引力。
四、投资策略:三步开启港股投资新机遇
1. 开户指南:低门槛 + 便捷流程
2. 配置建议:攻守兼备的组合策略
3. 操作技巧:把握关键时间窗口
五、风险提示与应对
结语:布局港股正当时,开户开启财富新通道
上周港股回调为投资者提供了 “上车” 良机。无论是通过港股通分享金融与科技的估值修复,还是直接开户捕捉全市场机会,现在都是布局港股的黄金窗口。立即点击 [港股开户],三步开启你的财富增值之旅!
原创文章,作者:港股开户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iganggu.com/news/1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