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历 2025 年上半年的狂欢后,港股新消费板块近期迎来深度调整。以 “三朵金花” 为例,老铺黄金从 7 月 8 日的 1108 港元高点跌至 8 月 1 日的 690 港元,跌幅达 37.7%;蜜雪集团同期从 618.5 港元回落至 463 港元,市值蒸发 578 亿港元;泡泡玛特尽管上半年净利润预增 350%,但股价仍较 6 月 16 日高点下跌 11.5%。这一调整反映出市场从情绪驱动转向基本面验证的逻辑切换。
从资金面看,南向资金近期加速撤离新消费赛道。8 月 4 日数据显示,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 180.92 亿港元,其中老铺黄金、蜜雪集团等标的遭大幅抛售,而资金转向阿里巴巴、腾讯等科技龙头。这种资金再平衡行为,印证了市场对新消费股估值泡沫的担忧。当前板块动态市盈率中位数为 52 倍,较年初的 78 倍有所回落,但仍高于恒生消费指数的 28 倍,估值压力尚未完全消化。
尽管短期承压,港股新消费板块的长期增长逻辑并未逆转,核心驱动力来自三大层面:
-
消费升级的结构性机遇
我国人均 GDP 突破 1.3 万美元后,消费需求正从物质满足向精神体验跃迁。以潮玩行业为例,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877 亿元,毛绒玩具、拼装玩具等细分品类增速超 50%,泡泡玛特通过拓展 MEGA 珍藏系列和毛绒玩具,成功将产品矩阵从盲盒单一品类扩展至全场景覆盖。这种 “情绪价值 + 社交货币” 的消费模式,与日本 1980 年代第三消费时代特征高度相似,具备持续十年以上的增长空间。
-
政策赋能的产业红利
中央财政设立的 1000 亿元新型消费发展基金,重点支持智能穿戴、跨境电商等领域。以茶饮行业为例,蜜雪集团通过 “中央厨房 + 卫星工厂” 模式,将单店运营成本降低 18%,并借助政策支持的冷链物流网络,实现县域市场渗透率从 32% 提升至 45%。这种 “政策 + 供应链” 的双重驱动,正在重塑新消费企业的竞争格局。
-
港股市场的稀缺性溢价
相较于 A 股以白酒为主的消费结构,港股新消费板块更具多样性。泡泡玛特、老铺黄金等标的在潮玩、轻奢珠宝等细分领域形成垄断地位,其商业模式难以被复制。以老铺黄金为例,其古法黄金工艺专利达 127 项,品牌溢价率超 50%,这种技术壁垒在 A 股同类企业中较为罕见。
当前板块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:
-
竞争白热化与盈利质量分化
茶饮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,2025 年市场规模增速预计放缓至 18%,但品牌数量仍超 2000 个。蜜雪集团虽通过低价策略维持市场份额,但单店日均销售额同比下降 12%,毛利率压缩至 28%。反观泡泡玛特,通过 IP 联名(如与《英雄联盟》合作)和出海扩张(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38%),实现净利润率 26% 的行业领先水平。这种分化要求投资者必须精选具备护城河的企业。
-
监管不确定性与估值回调压力
盲盒、卡牌等产品因可能诱导青少年非理性消费,已引发监管关注。布鲁可曾因 “儿童玩具含小零件” 问题被责令整改,导致股价单日下跌 9%。同时,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高位,泡泡玛特当前市盈率 86 倍,较全球玩具龙头美泰(18 倍)溢价显著,若业绩增速不及预期,可能面临戴维斯双杀风险。
-
短期防御策略
-
中长期配置逻辑
-
赛道选择:优先布局潮玩(市场规模年增 25%)、健康食品(功能性饮品渗透率 30%)、智能家居(渗透率 41%)三大高景气赛道。
-
企业筛选标准:
• IP 壁垒:泡泡玛特自有 IP 收入占比提升至 76%,显著高于 52TOYS 的 24.5%。
• 供应链效率:锅圈通过社区央厨模式,将物流成本控制在营收的 4.2%,低于行业平均的 6.8%。
• 国际化能力:蜜雪集团在东南亚门店超 1200 家,海外收入增速达 180%,形成第二增长曲线。
-
估值安全边际
对于具备持续增长能力的企业,可采用 PEG 估值法。以泡泡玛特为例,其 2025 年预期净利润增速 50%,对应 PEG 为 1.72,低于港股消费板块均值 2.1,具备配置价值。而老铺黄金当前 PEG 达 3.2,需等待回调至 PEG 2.5 以下再介入。
当前港股新消费板块正经历 “去伪存真” 的过程,短期调整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窗口。建议采取 “哑铃型” 策略:一端配置泡泡玛特、老铺黄金等具备 IP 壁垒和国际化能力的龙头,另一端布局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细分赛道龙头(如宠物食品领域的中宠股份)。需警惕的是,在市场情绪修复前,高估值标的仍存在波动风险,仓位控制和动态再平衡至关重要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港股开户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iganggu.com/news/15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