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降息预期的底层逻辑与市场信号
2025 年 7 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意外爆冷,新增就业仅 7.3 万人,前值累计下修 25.8 万人,创 2020 年 5 月以来最大调整幅度。这一数据彻底扭转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,CME FedWatch Tool 显示 9 月议息会议降息 25BP 的概率飙升至 94.4%,年内累计降息次数预计达 3 次,年底利率将降至 3.50%-3.75% 区间。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明确表示 “降息时机已迫近”,强调将每次会议视为潜在政策调整窗口。
从资金流动看,外资对港股的配置逻辑正在重构。EPFR 数据显示,截至 8 月 5 日当周,主动型外资时隔 41 周首次流入港股,被动型外资同步流入 9.7 亿美元。南向资金更是以单周 590 亿港元的净流入创下 4 月 11 日以来新高,年内累计流入规模已突破 8668 亿港元,创历史同期峰值。这种内外资共振的现象,预示着港股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中具备显著的配置价值。
二、科技股:流动性红利下的估值重估引擎
1. 资金面:结构性流入已成定局
港股科技板块正经历 “政策驱动估值修复→关税红利释放→盈利验证强化” 的良性循环。Wind 数据显示,截至 8 月 7 日,港股通科技 ETF(513860)已连续 13 个交易日获得场外净申购,自 7 月起累计资金流入达 8.5 亿元,年内涨幅超 40%。从细分领域看,AI 产业链成为资金聚焦核心:腾讯(00700.HK)因混元大模型商用落地,近一个月获南向资金增持 23 亿港元;中芯国际(00981.HK)受益于关税减免政策,先进制程扩产进度提前 20%,市值较年初增长 73%。
2. 估值与盈利:双重驱动的安全边际
当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(TTM)为 21.55 倍,处于近五年 20.42% 分位,显著低于标普 500 科技指数的 32 倍估值。从盈利预期看,成分股 2025 年净利润增速普遍超过 25%,其中美团(03690.HK)因本地生活服务复苏,二季度营收预期上调至 680 亿港元,同比增幅达 28%。这种 “低估值 + 高增长” 的组合,为科技股提供了戴维斯双击的底层逻辑。
3. 工具化配置建议
投资者可通过买港股网「券商评测」功能筛选支持科技股暗盘交易的平台,例如富途证券的暗盘通道可提前捕捉新股定价权。对于高频交易者,汇丰香港的银证转账(FPS)能实现秒级到账,配合长桥证券的港美股终身 0 佣金政策,可将单次交易成本压缩至行业最低水平。
三、高股息板块:防御性配置的安全垫
1. 资金流向与市场表现
在经济弱复苏与利率下行的双重背景下,高股息资产的避险属性凸显。2025 年 8 月 6 日,高股息精选板块单日成交金额达 773.29 亿港元,晋控煤业(002543)、陕西煤业(601225)等龙头股涨幅超 5%。从估值看,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 6.11%,显著高于 A 股同类板块的 4.8%,且市净率(PB)仅 0.8 倍,处于历史 15% 分位。
2. 政策与资金共振逻辑
国内 “市值管理” 政策的持续推进,进一步强化了高股息策略的确定性。中国移动(00941.HK)、中国神华(01088.HK)等央企通过回购与分红提升股东回报,2025 年中期股息率普遍超过 7%。渣打香港的 “优先理财” 账户达标客户,可通过银证直连通道实现高股息个股的 T+0 交易,同时享受 50 万港币以上资金的跨境转账手续费豁免。
3. 场景化配置策略
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,建议采用 “哑铃型” 配置:40% 仓位配置中国移动(00941.HK)、汇丰控股(00005.HK)等股息率超 6% 的标的,60% 仓位布局恒生科技 ETF(513130)捕捉成长弹性。买港股网的「合规评测」工具可自动筛选同时满足 “近三年股息率稳定” 和 “外资持股比例 > 5%” 的优质标的,帮助用户规避流动性风险。
四、风险提示与合规操作要点
五、延伸工具与资源整合
结语
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与中国科技突围的双重叙事下,2025 年 8 月港股资金将呈现 “科技吸金 + 红利防御” 的双主线格局。建议投资者优先通过持有香港证监会(SFC)牌照的平台(如富途01426.HK、老虎 TIGR)布局,同时借助买港股网的工具化内容降低操作风险。随着美元指数走弱与港股流动性改善,科技股与高股息板块的配置价值将进一步凸显,抓住政策窗口期布局正当时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港股开户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iganggu.com/analysis/217.html